“大揚州”的雛形已經初現 主城到江都規劃十一條通道
發布時間:2012-1-12 1:21:27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7227 【字體:
大 中 小】
經過 2011年11月13日 區域調整之后,揚州無論是面積、人口均實現了較大突破,“大揚州”的雛形已經初現。那么,在空間拓展了之后,下一步就是關于如何建設“大揚州”的問題。該怎樣在區域調整后,加快一體化的建設?如今的“大揚州”,在區域心理融合等方面還存在哪些難題?本報記者一一為您解讀。
課題
1“十二五”適時開建城市輕軌
城市建設
問題:經過這次的區劃調整,揚州無論是從城區面積還是居住人口上都出現了新的改變,面對這一現狀,城市建設該如何拓展空間?
方案:謀求在城市重大交通設施、城市功能性設施布局上突破,拉開城市發展的框架。
在市城建局,記者在《2012年城市建設和環境提升工程項目計劃》中看見,明年城市建設方面的重大工程包括瘦西湖隧道,揚菱路拓寬改造,江都南路、江都北路、司徒廟路拓寬,運河南路南延,328國道連接線,江六高速與市區連接。
市城建局城建處盛興泉處長告訴記者,在未來幾年內,全力推進區域融合發展,努力實現“八大突破”是城建方面對于建設“大揚州”的計劃。
“首先是城市重大交通設施的突破。”盛興泉介紹,這其中包括加快區域間連接線建設、推動城市重大工程建設以及完善城市內部道路系統等工作。目前,為促進江都區與主城區的融合,揚州與江都之間規劃了11條東西向聯系通道,除文昌路東延工程將于明年建成通車外,“十二五”期間將拓展揚江路,規劃建設新萬福路、新328國道,實施開發路東延、江都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適時啟動文昌路西延、城市輕軌建設。
全力推進瘦西湖地下隧道,運河路南延至江邊、北延至赤岸,邗江北路北延等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拉開城市發展框架。
實施江都路延伸、司徒廟路改造、潤揚路西延、北環路西段等一批城市道路,改造城市支路,打通城市交通卡點、堵點。
此外,供水、排水系統是關系民生的重要方面,盛興泉介紹,此次區域調整后,市城建局計劃加快第五水廠二期工程和六圩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建設,完成供水管網改造和區域供水工程,組織實施“川氣東輸”工程,啟動地下管網普查工作。
與此同時,調整優化市區行政、教育、醫療設施布局,也是必要的課題。盛興泉告訴記者,這樣的目的在于使城市功能分布更趨合理。“我們正在規劃建設一批高星級賓館和中小型精品酒店、連鎖旅館、民居式客棧等特色酒店。加快各類農貿市場、鄰里中心、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等便民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課題
2
區域連接交通
正在籌劃改造揚江公路
問題:從江都到主城區的主要干道揚江公路,在過了頭道橋之后路面變窄,尤其是到了萬福閘和太平閘附近經常發生堵車現象,惡劣天氣下交通則會雪上加霜。
方案:正在籌劃前期工作,如何通過水源保護區是關鍵。
在城建局記者了解到,此前,規劃部門、建設部門、交通水利等部門曾兩次啟動了關于拓寬揚江路,特別是萬福閘到頭道橋這個卡脖子段的前期工作。
然而進展不夠順利的主要問題,在于這一段特殊的地理條件。盛興泉介紹,該段道路屬于淮河入江通道,有廖家溝、太平河、芒稻河等大型河流,施工本身的技術難度和投資強度就很大。
其中,萬福閘、太平閘都是國家級的重要水利設施,是重要的取水口,一水廠還有一個水源保護區也在廖家溝,而國家對于保護區有很嚴格的要求,尤其是對建設行為的控制非常嚴格。
“在調研論證中,行洪要求、水質保護等都是很重要的問題。”而前兩次的前期工作也因這方面的原因沒能繼續下去。伴隨著區劃調整,該道路重要性又一次提到了一個高度。
“目前正在建設的瘦西湖地下隧道,實際上就是要打造城市北部的快速通道,而這一段也是在這一條線上的重要節點。”目前,建設局正籌劃再次啟動前期工作,爭取具備開工條件。
江都到主城區規劃11條通道
問題:伴隨著區劃調整,江都區與主城區之間居民流動、往來將更為頻繁。目前,江都到主城區的公交線路覆蓋面較小,給區域間居民的通行帶來一定的不便,具體該如何規劃?
方案:11條通道正在規劃,公交優先規劃正在研究。
記者了解到,目前,交通部門正在發改委規劃局的牽頭之下研究2300平方公里的公交優先規劃,其中出租車要努力實現市區2300平方公里的客運一體化。下一步將首先解決常規地面公共交通的江都到主城區的線路的優化、線路的加密、線路的調整。
市規劃局向記者介紹,在老的揚州市區跟江都之間,目前正在考慮規劃11條通道,有兩條公路、兩條高速、4條快速路、兩條主干路,還有一條次干路。這些通道有的已經建成,有的正在實施,大概還有一半需要在未來的幾年之內,甚至于10多年之內,加快建設。
課題
3
關注教育
義務教育階段或“就近入學”
問題:區劃調整后,杭集、頭橋等納入廣陵區,這些地區的居民,如果想把孩子轉入諸如育才、汶河這樣的名校,是否很困難?區劃調整后教育資源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方案:分校即將招生,施行“分段管理”或是解決辦法。
據了解,目前育才小學的東區分校已經奠基,地點位于廖家溝邊,招生工作也即將展開。針對孩子上學的問題,市政協委員、江都職教集團總務處主任劉立新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分組討論中,我們也聊到了這個話題。”劉立新向記者介紹,在討論中有一種觀點,就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各區的教育由各區的教育部門管理,而在高中以及之后的高等教育中,則由市教育局統籌管理。
“這樣的一個好處就是對癥下藥。”劉立新介紹,在義務教育階段,由于孩子年齡比較小,從孩子的健康和交通安全的角度出發,“就近入學”是比較好的選擇。而在高等教育中,考慮到對學校環境、自身專業的需求,跨區上學是有一定需求的。不同的教育程度由不同的教育部門管理,劉立新認為是一個解決辦法。
課題
江都區走向
4
江都與主城區一體化發展
問題:江都撤市建區之后,江都的發展與主城區是融為一體好,還是作為衛星城發展好?
方案:融入大揚州,科學修編城市發展規劃。
目前,江都撤市建區,揚州城已形成邗江、廣陵、江都三區格局的新城。而之前江都只作為揚州一主二翼中的一翼,其規劃有其相對獨立性和局限性,許多方面與三區格局
新揚州不能形成一體,對此,劉立新建議:江都區的發展應立足“大揚州”,從理念上將江都融入揚州,近階段尤其要考慮江都與主城區的對接。
劉立新認為,江都是全省的交通樞紐,水、陸、空俱全,在橫向(陸路)對接揚州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縱向道路的對接,尤其是江都的南北主干道新都路,它不但是江都城區中軸線,同時也是寧通高速的交會點,北通徐、淮、鹽、連。該路在江都城市建設以及全省的交通運輸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廣陵的頭橋等鎮緊鄰新城的南側,而與揚州的老城區相距較遠,若從區域發展的角度看,該區域與江都對接會更科學更合理。這樣不但使江都與廣陵的頭橋等充分對接,有利于城鄉統籌發展,又充分發揮了寧通高速、沿江高等級公路對江都以及頭橋等鎮發展的作用。
“從客觀條件上來說,江都區跟廣陵基本上就隔了一條河,未來城市的發展、建設也不具備作為衛星城的條件,江都還應該是市區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劉立新表示,主城區跟江都之間交通聯系非常密切,建成區的距離也非常靠近,伴隨著城市建設,江都跟主城區之間必然會實現有機的融合。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揚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