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丰满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近日,對河南安陽發現曹操墓報道;那么,《三國志》中,哪些人物葬在揚州?還有哪些人和揚州有關系呢?
  揚州文化研究所所長韋明鏵說,當時曹操手下有著名的“建安七子”,其中較為年長的陳琳,就是廣陵射陽(現為寶應)人。他在詩、文、賦上皆有建樹,詩歌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描寫了繁重的勞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苦難,頗具現實意義。他的散文文風雄放,筆力強勁。但他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三易其主,先后侍奉何進、袁紹、曹操,熱衷功名,最終染病身亡。
  寶應縣射陽湖鎮原是漢代射陽縣的治所。在其西南約1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星羅棋布地分列著許多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土墩子,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射陽墩”。因土墩數量很多,后來人們俗稱為“九里一千墩”漢墓群。相傳陳琳就葬在其中,但是并沒有明確的考古證明。揚州中醫祖師是華佗弟子。
  三國時期,還有哪些人物和揚州有關?韋明鏵說,當時揚州處于魏、吳兩方政權的中間地段,一會兒屬魏,一會兒屬吳,有時候還是雙方都不管的“真空”地段。
  據韋明鏵介紹,曹操一生并沒有踏足揚州,但他的兒子曹丕來過揚州,還對著滾滾長江,發出長嘆:“這真是一道天然的屏障?。?rdquo;
  為曹操醫治過頭疼病的名醫華佗,也長期在揚州活動過;他收下的唯一弟子吳普,就是揚州人。一直以來,揚州中醫都奉吳普為祖師爺。解放前,揚州地區還有過吳普廟。
  此外,揚州還有一位學士叫做張纮,到了東吳當謀士,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他和陳琳雖然身處兩個不同的陣營,但是關系不錯,常有書信往來。有次陳琳寫信給張纮,夸贊他文學水平高;張纮回信寫道,自己在陳琳面前只是“小巫見大巫”。這也就是成語“小巫見大巫”的由來。
  葬在揚州的“帝王將相”
  帝:隋煬帝楊廣
  【地點】槐泗鎮
  【發現時間】清朝
  揚州在歷史上沒做過國都,所以埋葬在揚州的國君并不多見,只有隋煬帝楊廣。他在江都被殺害后,就被埋葬在這里。隋煬帝陵的發現,和清代大學士阮元分不開。正是阮元,在揚州為隋煬帝立碑建石,并請揚州知府伊秉綬修建了隋煬帝陵。
  隋煬帝是否安葬在隋煬帝陵里,現在還沒有進行考古發掘。但晏炳森認為:“不是所有的陵墓都要進行挖掘的,保留原樣,同樣是對歷史的保護。”
  王:廣陵王劉胥
  【地點】漢陵苑
  【發現時間】1979年
  廣陵王劉胥是漢武帝之子,獲封廣陵王。一開始,他的墳冢在高郵天山;1979年采石工人開山時,發現了山中古墓葬,后將墓冢整體搬移到蜀岡,成為現在的漢陵苑。
  晏炳森介紹說,因為漢朝推崇厚葬,所以當時考古開掘時,盡管該墓遭受過盜掘,仍出土了大量文物,約有千件之多。特別是規模宏大的“黃腸題湊”,是漢代諸侯專享的特殊墓葬制,皆由楠木制成,無論是體積還是質量,目前在國內都首屈一指。
  將:李長樂
  【地點】西湖鎮
  【發現時間】民國年間
  李長樂是一位晚清猛將,一生得了三個“巴圖魯”(即“勇士”)的稱號,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罕有的。后來,他來到揚州買田置宅,安頓家小。他去世后,清光緒皇帝賜諭葬于揚州,謚封勤勇公,墓址為維揚區二道山趙莊東北,即現在維揚區西湖鎮經圩村趙莊。這種“奉圣旨諭葬”,是清朝對中興功臣亡故后最為隆重的葬禮制。
  在將軍中,還有明朝抗清將領史可法。在知道必定兵敗時,他就關照義子,自己犧牲后埋葬在梅花嶺。但后來清軍破城,史可法尸骨并未找到?,F在史可法紀念館內的梅花嶺,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相:阮元
  【地點】槐泗鎮
  【發現地點】近年
  阮元是清朝著名學士,官至太傅,管理刑部、兵部事務。他是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重臣。阮元去世后,道光帝在祭文中稱他:“極三朝之寵遇,為一代之完人”。
  阮元歸葬雷塘祖墓,即現在的槐泗鎮永勝村。他下葬的地方為祖塋,除了阮元墓,還有阮家祖宗的一些墓冢。如今只有墓碑,并無其他明顯的建筑。
  寶應商周遺址參評“十大發現” 為揚州唯一參評項目
  屬于商周時期南北交流碰撞區域——
  日前,本報曾報道考古部門對寶應縣夏集鎮雙琚村一古文化遺址進行再勘察的消息。記者昨獲悉,此次發現的雙琚商周文化遺址,已經參加“江蘇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評選活動,這也是此次揚州唯一一個參評項目。
  今年四、五月份,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員駐扎夏集鎮。寶應縣博物館負責人季壽山介紹,經過考古人員為期20天的調查,出土了一批陶、骨器等生產勞動工具,器型包括鼎、豆、罐、鬲、釜、缽等。
  季壽山告訴,雙琚商周文化遺址位于雙琚村運河以東片,東北為興化,南為高郵,周邊多湖泊沼澤,遺址北有雙琚大河,通廣洋湖。遺址為鳳凰溝環繞,東西長 240米,南北長260米。西北地勢較高,東南相對平緩。地表??砂l現繩紋、席紋陶片。地下堆積較豐富,深度在1.7至2.8米之間。
  據史料考證,商周時期這里就有人類活動,其后歷史無從稽考,明代洪武趕散有蘇州徐氏遷至該處,遂名雙琚,上世紀50年代雙琚自高郵劃歸寶應。
  雙琚遺址屬于商周時期南北交流碰撞區域。中國社科院、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專家均對該遺址的發現給予了較高評價。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www.3i2ng.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

        1. <rt id="ajtmo"></rt>
        2. 
          

          <style id="ajtmo"><progress id="ajtmo"><output id="ajtmo"></output></progress></style>
          <li id="ajtmo"><strong id="ajtmo"><address id="ajtmo"></address></strong></li>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政和县| 西贡区| 太保市| 靖州| 巫溪县| 泌阳县| 南和县| 彭泽县| 湘潭市| 墨竹工卡县| 如东县| 临澧县| 闽清县| 瑞安市| 土默特右旗| 章丘市| 公主岭市| 高淳县| 荃湾区| 南岸区| 玛多县| 巴中市| 靖宇县| 高碑店市| 辽阳市| 镇坪县| 安岳县| 中阳县| 柏乡县| 资中县| 肃宁县| 辽源市| 咸丰县| 江川县| 江城| 桑植县| 青神县| 大港区| 商都县| 安吉县| 乾安县|